首 页 动态交流 科学普及 老有所为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文献资料
我的西游故事(11):杂谈•尾声
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:www.oyaya.net   发布者:冯天瑾   发布时间:2011/7/1 10:17:18   阅读:5722

 

有些漫游感悟,放到哪一章也不很合适,就把它们集中在这里,也算是结束语。

1.      

法国驻华大使馆签证处:清晨,铁栅门外,我们已“有幸”来到门前。  2005.6.13摄)

签证·签证“产业”

2000年,我去美国参加会议,国内办理手续历时约两个月,仅在海大各部门盖章达13个之多。房产科还要我签字:如果不回来,学校将没收我家住房!……还要到青岛市外事处、组织部、安全局、中国银行等,办理那些必不可少的批件或信函。

原本是要出席在夏威夷召开的WAC学术会议,签证一再拖延,错过了会期。我的美国朋友Robert帮忙打电话到驻北京美国使馆,也无能为力,回答说“决定权在外交部”。签证下达,已是会期最后一天!——我还是去了,旅游!

办签证,处处给我“求人”的感觉!手续之烦、可恼,使我几次下决心:以后不出国了!但是,时间长了,气慢慢消了,新的动力又驱使自己硬着头皮再去办。

2005613早晨,我们赶到北京东三街3号法国大使馆签证处时已8点,门前排着近百人的队伍。我们刚从出租车里出来,就有人过来卖‘排队号’。

“你们现在来排队,肯定是办不成。我半夜4点排的队,才拿到10号。你们给200元,把号拿去。”一位30多岁的男子如此叫卖。

钱玲善于还价,用100元买下。

840分才开门,进去7~8个人(2~3个号),在不大的办公厅里坐下等候。我们近10点才进入。前面是个3人组,其中一位是国家海洋局的女博士,曾在法国做博士后。她大概没看见厅内贴着‘请关手机’的提示,坐下就打。

一位女签证官生气地喊“打手机的,出去!”年龄稍大、好心的中国管理员在犹豫。女签证官满脸涨红,从办公区小门出来,逼迫女士出了铁栏杆大门——她白白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,从青岛来到北京。——不知何故,她那两位同伙也被拒签。她们是第二次从山东来办签证!以后得知,拒签率很高。

那天,共有3位签证官办公。我希望不要遇到刚才那位很凶的女签证官和我们面谈。结果,正好轮到她!

我很快发现,担心是多余的,她对老年人很客气。她以中文、英文夹杂的方式问了几个问题,涉及我去巴黎参加会议的主题、家庭成员情况、是否去过法国等。

“这个(户口)要翻译,这些(存款证明等)要复印,原件你们留着有用。就在门外有人替你们做,我等你们。”半小时后,我交给办事公司100元,缴签证费每人367元。

“好了,没事了。下周一下午来取签证。”

出来时,已是11点,门外还有10~20人等候。有些人可能要白等了:12点钟就不办了。

2009年,我们在“女人街”附近(不是大使馆所在地)找到了美国大使馆签证处,是一栋新大楼,很气派。但是,没有申办者的座位!无论年龄多大,身体状况如何,都必须长时间站着。这似乎是在说:你经受不了这个考验,就别去美国了!

那年,签证费为900元,2011年长到1000元。以每天约2500人计算(大概与在上海的美国签证处情况差不多),每天收入250万元;一月按20天算,月收5000万元。北京、上海两处,一年美国人拿走约6·2 = 12亿!说起来,这是“对等的”:美国人来中国的签证费也这些。但是,有多少美国人办中国签证?

签证,还带动了周边“办事公司”、邮递、小吃、排队号“代理”、机票预定与航班广告等行业。真可谓宏大的“签证产业”!

我们很快收到了由家在北京的大哥代取、邮寄来的签证,签证有效期为一年。

说起老百姓“出国”,这观念与态势的变化也很大。

早年,凡非国家派遣,老百姓自己出国,都被视为叛国例如,上世纪60年代,我们教研室有位北京大学来的青年教师谢友匡。他父亲通过中央领导人廖承志办好了出国手续。他走的时候,同事们不敢去送他:他叛国了。

一直到90年代,我们国家还是怕国人跑了,给出国作了种种限制。我在荷兰工作时,想让钱玲出国玩玩(当时别无出国旅游途径)。想尽了办法,我们双方的单位就是不同意——她成了“人质”。

再往后,我们国家政府想通了,放宽了,可是,外国不干了:怕你移民!(这担心也算有根据。)因此,出国旅游要各种担保,“无理拒签”的情况多了。

2. 大学比较

92年我刚回国,海大秦副校长一次认真地问我:“你刚回来,脑子里对比鲜明。你说说,我们大学与他们的最大差距是什么?设备?师资?学生素质?”

“不是这些。我假想过:从我的同事中选20人,取代豪克斯实验室原班人马。我估计,一年便可达到他们的水平。”我的回答使他十分诧异。“最大差距在体制与管理方面。

您想:一个室主任,可轻而易举地化解我两次签证危机。他不仅可决定雇谁,还能直接打电话到外交部,要求立即为我办签证。不足一天时间,我便在新加坡拿到了荷兰签证!

您出国办签证,是怎么办的?要花多少时间呢?我问……

显然,在他们那里,实验室是大学的基础与实体;室主任权力之大、效率之高,对我们而言是不可思议的。

 

麻省理工学院(MIT)的法拉第(Faraday, 1791-1867)门上刻着:

奥斯特(Oersted, 1777- 1851

马克斯韦尔(Maxwell, 1831-1879)

赫兹(Hertz,1887-1975)等物理学家、电磁学奠基人的名字。

记得,1990-92年出国手续比现在更复杂,不仅要跑校内诸多部门,还要到青岛市外事处、组织部、安全局、中国银行、北京教委相关部门等,办理那种种“必不可少”的批件或信函,耗时在半年以上!回国,也要到大使馆汇报、取得证明,到教委汇报、办各项手续;回校分别向系领导、总支书记、外事处、校长办公室、校长和青岛市安全局汇报。

财务报销,乃小事一桩,却也显示出体制与管理的巨大差异。

我在欧洲曾两度参加国际会议。豪克斯依实际情况,直接把钱汇到我的银行账号;事前事后,没有任何报销手续。与我交谈的海大财务科会计也说“这办法好,但是……。海大财务处(审计处不算)工作人员就30位!——事实上,我们“严格的”报销制度,使老实人很烦,让腐败和贪官通行。

荷兰TU20世纪60年代新建的大学。与我国新建大学格局与外观比,至少有三处不同:1) 没有赫然耸立的校门。看来,他们不喜欢这种虚荣;2) 没有围墙,以小水渠和树木花草定界。那是因为环境非常安全,无需森严壁垒。3) 校园真像一个以树木、花草和小湖小渠为主的公园。

最让人羡慕不已的是,那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有条件潜心工作,极少有干扰。除了节日、生日等庆祝会,我不曾遇到无学术内容、或空洞的会议。与他国学者的交流十分方便,使你身处现代科学潮流之中。我们现在的大学,称得上真正的“学府”吗?

1998年以后,我专注计算智能及其在企业中应用研究;体验到,“两张皮”是我国大学与企业合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:企业面临“琐碎”的实际问题,大学则仅把企业的问题和数据视为研究实例而已。目标相异。时至今日,我还听到有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害怕大学来人搞项目,他们来折腾一阵后走了,没给企业解决什么实际问题。”

欧洲大学与企业合作分工明确,讲求实效;大学侧重寻求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,企业负责实施。当然,我国企业多半缺乏这种能力。这缺陷应该让某种开发公司来弥补,而不是让职责为教学与科研的老师来承担。

在欧洲,我所见合作形式很多。例如,一,兼职:某位教授或工程师,同时在大学和企业工作,各拿“半日工作”工资,沟通和实现双方的目标;二,任务委托:企业将某任务委托给大学,或作为博士生课题,企业支付费用;三,双方共建实验室,确立长期、大投入的合作,企业提供资金,学校组织研究活动并提供成果。

 

哈佛大学校训:VERITAS(拉丁文)真理     2009.5.14摄)

2009年在波士顿参观哈佛与MIT时,它们的校训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哈佛大学校训(真理)还有一个表述:“亚里士多德、柏拉图为友,更与真理为友”(Let Plato be your friend, and Aristotle,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.)。以工程技术起家的麻省理工学院,创建者强调了办学的实践意义:“动脑又动手”Mind and Hand)。美国其他名校分别强调“自由”(杜尔大学斯坦佛大学等),人性夏威夷大学等)和真理(哈佛、华盛顿大学等)等。

我国名校的校训侧重“品德”、“修养”、“气质”、“求是”(如清华大学: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,北京大学: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,中国海洋大学: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,浙江大学:求是创新,武汉大学:自强弘毅 求是拓新山东大学: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)。其中,“求是”与追求“真理”相近;只有北大提出了“民主”。看来,大学校训也反映了文化、意识形态和哲学上的差异。

哈佛大学包括两个本科生院和10各研究生院,还附设很多研究机构,目前有1.8万名学生。全校共有100多个图书馆,2个天文馆和几十个实验室。在美国,除了国会图书馆外,就数这里的中文数最多了。哈佛大学占地2280亩,有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教堂。

自清朝末年以来,在哈佛就读的中国学子越来越多。其实,其他欧、美、澳和新加坡等国大学里中国学生数量也都在急剧增长。

3.       山河·水

西游,我的眼睛和心灵常常被“水”吸引。生命源于水,依恋着水。

滔滔优质河水涌向悬崖  2009.5.13摄)

穿过法国与巴黎的塞纳河,依然清澈!

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表明,人类80%疾病与水有关。世界各国的“长寿村”基本上都位处偏僻山村,喝的是没有化学污染的水。水,过去和现在,一直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政治、经济和未来。

在荷兰,我的住处、电子系大楼和整个UT大学,处处与水渠相邻。在德国,我多次依伴阿尔卑斯山下的河与湖群散步和安歇,3次坐车与莱茵河伴行。无论是闻名于世的多瑙河、莱茵河、塞纳河,还是鲜有人知的比利时默慈河,都令我眼馋。到了尼亚加拉瀑布区,我更是浮想联翩。

我国的人均淡水储蓄约为美国的1/5,且存在严重的酸雨、泥石流、洪水、污染等环境破坏问题。

大家知道,山东省缺水严重。报上的资料说,山东人均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5,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6,年均总量300亿立方。尼亚加拉河流量约6000立方米/秒(只有30%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河谷断层处,形成瀑布,其余水量被用于发电)。一年以3千万秒计算( 365·24·60·60秒),其流量一年约1800亿立方,约为山东省总水资源的6倍。

国家环保部2010年公报承认: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,广大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。七大水系中,长江和珠江良好,黄河、辽河为中度污染,海河为重度污染。近岸海域水质情况:总体为轻度污染;四大海区中,黄海、南海良好,渤海差,东海极差。

实际上,长江水已成“黄泥汤”,黄河水已不堪入目。

9711月,我参加海大赴韩国木浦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代表团。交谈中,木浦海洋大学教授们婉转地提出:“请你们回国后呼吁有关部门,一定要努力减少海洋污染。从卫星图上可以清楚看到,你们黄海(被我国环保部称为“良好”)的污染区逐年扩大,已经逼近我们韩国了。

显然,我国环保部公报“七大水系总体轻度污染”和“黄海、南海海域水质情况良好”的结语,是面对一个饱受破坏的国土——或勉为其难,或遮遮掩掩的含糊其辞。

  

   4.大城市·上班族

2000年,小熊上班或送我到芝加哥市游玩,都是先开轿车到火车站停下,再坐火车进入市里。9年后他告诉我:他等了6年才在火车站附近获得一个固定车位!

让上班族坐公共车(地铁、火车、公共汽车)出入,是解决大城市车辆拥挤的有效办法。值得我们借鉴。

在我以前的想象中,世界顶级大都市纽约一定拥挤不堪、人声鼎沸。可到那里一看,全然不是那样。有些街道还十分清静。——曼哈顿4/5的居民乘公共车上班。

2000年,我在纽约最热闹的曼哈顿散过步,很惬意,慢慢回味着自己对它印象的巨大反差。

       不过,当年的领袖华盛顿还是坚决反对选纽约为首都(尽管有许多政要提议)。这决定是英明的。国家首都,有何必要是经济重镇?现在的首都——华盛顿特区,专注政治与文化,议会、政府大楼与众多世界顶级博物馆、纪念馆为邻,多么宁静、高雅!

       法国首都巴黎,是个世界大都市,也不追求经济与工业重镇的地位。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首都北京,上世纪50年代以来,长时期要与上海“PK”经济指标与工业产值?现在的负担有多重?

   5.建筑与社会

细看建筑,解读文明。

92年那日,我从比利时乘公共汽车进入法国边境小城,然后坐火车,缓缓进入巴黎北站。没想到,在心目中奇美的城市,最先看到的却是铁路两侧破旧楼房。这在荷、德不可能。是法国的国力不及它们?还是虚荣心所致,顾不上这些车道两旁的老楼房,还有圣心教堂周边脏、烂、差的地方?

2011528《青岛早报》以通栏大字标题“铁路两侧,走一走‘不忍看’”,描述青岛那些破旧楼房和恶臭的水沟。更有人挖苦青岛,说它是“镶着金边的破抹布”。其实,这在我国大城市是普遍的现象。

比如,2005年我们从巴黎回到上海,87乘飞机返青岛时,遇上台风‘麦莎’。飞机在青岛上空颤抖、颠簸,无法降落,只得返回上海。机场安排我们入住一个较偏的旅馆高层。我们从窗口目睹了上海另类景象:破旧楼房,大片大片!2008年,我在上海卷烟厂附近再一次面对此情此景。

所以,当我们以上海的现代、富裕与豪华而自豪时,不要忘了底层老百姓;当看见纽约、巴黎、莫斯科机场还不如北京首都机场时,要明白我们的总体状况还相当差。

20余年,我国兴建了大量楼房。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: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量为世界之最,新建面积多达20亿平方米,使用水泥、钢筋量占全世界40%,而建筑的平均寿命才27年(英国132年,美国80年)。

在青岛新老区交接处——麦岛,新建起一排排新楼房。这片宝地,北有浮山耸立,南有大海相依;西边有美丽的八大关、太平角景点,东边向石老人、崂山景区伸延。依“大青岛”概念,它已是在“市里”。在这极显赫的位置上,急功近利者们,却建起了这样“一堵墙”!有没有为青岛的前途和子孙后代想想?

别忘了,现在已经是在21世纪了,还这样搞建设。在芝加哥,我曾想找到“差劲楼房”,拍张照片,可就是找不到!而那些建筑,都是在1885年后建起来的。

青岛人都知道:迄今为止,青岛最好的下水道,是德国人占领时期(1897~1914)建的,即百年以前的工程!每次暴雨来过,只有它不出问题。——我们还打算在民用建筑与工程方面落后多久?它有多难?有多高深的科技?

轻松点,比较一下欧洲与美国吧。

总的说来,欧洲的绿化和家宅更为精致。我和老伴先后在欧、美3栋别墅里住过。荷兰豪克斯家房子最小,却最为雅致(前面已介绍过)。在人口稀少的农村,美国农民的家园明显不如德、荷、北欧的好。欧洲人对自己家园环境所下的功夫远超过美国人。此乃文化底蕴、生活态度的差异所致。难怪得在我国市场上,常常有“欧式楼房”、“欧式家具”等关键词,却不见“美式··”的宣传。

离开芝加哥,很容易看到大片大片在“休息”的土地,长着荒草杂树,在欧洲人和我们看来,太可惜了。

美国城市比欧洲城市更具现代气息。欧洲大多数城市与乡镇里,最高大、最显眼的是教堂。美国的建筑则告诉我们,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教会大势不再。

 

  6.中国人在欧美

我那位在纽约的内弟媳,可算是个典型的做着“美国梦”的中国人。

在国内,她是个售货员,不爱学习。曾让她学会计,学了两天就学不下去了。可是,到美国以后,学习劲头十足,学了英语,学数学、生物等,要去考护理师。为什么?很简单,在国内,当了会计又如何?在美国,成了护理师,可比她原来干的修指甲,无论社会地位, 

还是收入,都大不一样。——是“美国梦”推动她奋斗。

2000年,为省钱,她介绍我到位于纽约长岛西部的法拉盛(FlushingBarclay 街王先生的“山东接待站”。在那里,我住在一个凉台改成的单间单床上(7天,共110美元)。住在那里的人,多数是“黑人”(偷渡过来),睡拥挤的上下铺。厨房公用,各做各的饭。每天晚上,我观光回来,很乐于和他们交谈。

有几位在国内就是民工,其中两人是文盲。在纽约开车跑外卖,做着“美国梦”,不觉得苦。

法拉盛街道拥挤、乱、脏,中国商品应有尽有;从人到物,如同国内。

我教了他们3晚的英语字母。“你们要尽快学点英文字。不然,跑外卖也很难。”还问:“你们现在怎么认路牌和住户门牌?”

“别人给我画好图。”他回答了,还问我:“看你像个教授。你一月工资多少?”

2800元。”

“嗨呀,我也2800元,不过是美元!”他很得意。“你留下了吧。凭你的本事,肯定会有份好工作。”

“这可是另一回事了。而且,我已经62岁了。”

在纽约,白人只占49%2009年,我们在这里买回华盛顿的汽车票,遇到在街口乱转的山东妇女,号称“East Travel & Tour Inc.”旅游公司的,却坐在街边的水果框上“办公”,车站也没有牌子。大巴穿过林肯隧道,奔走在以中国人、墨西哥人、黑人和阿拉伯人为主的地区之间。

我的美国亲戚朋友,把他们在美国成长的孩子称作“香蕉人”:外皮是黄的,里面是白的。他们的眼神和姿态告诉你:“我是美国人”。他们渐渐不爱吃中餐,不爱讲中文,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欢回国。

 

 7.体育文明

在荷兰TU工作时,我已经领教过,欧美人平均体能确实比我们强。小沈和小冯酷爱运动,身体壮实,在国内是校队成员。他们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TU“铁人三项”,结果被编入退休人员组,也只得到中等名次。

前面谈到一个被我们戏称为“生孩子专业户”的家庭。一次,他们的孩子们在院子里打闹,我看见3岁的维克能够一边提起倒在地上的小自行车,一边推着跑,接着就跳上车去追他小哥哥。我不曾见过、设想过3岁小孩有这样的体能!

此乃偶遇?不,在芝加哥又遇到了:侄女的孩子会轻巧地空翻,附近邻居家5个孩子个个能侧滚翻。看我要给他们照相,个个精神抖擞,表现各种翻滚动作。在国内,我也常与孩子打交道,没见过如此情景。

这,我敢说不是偶然个例了;应该说,这是强身健体文明的一种表现。对孩子的健康,我们更多地注意“吃”,缺少体能锻炼的好传统。

记得,每逢大雨,TU就有人兴致勃勃地在雨中跑步,或打球;曲棍球的曲棍横扫草地面,雨水溅射,那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。每次周六,我们到恩斯赫德赶早市,都要到附近的俱乐部打乒乓球、健身房健身等,全部免费。TU及其周边,优质天然草的足球场就有5个。

我的思绪忽然又飘回中年:一个偶然机会让我得知:父母学过武功;他们青少年时(清朝末年),全村人都习武。可是,父母不但不教我们,还一直不把会武之事告诉我们;村里自发习武之风早已不再。为什么?因为日寇入侵后,社会太混乱?解放以后呢?是不是“天下一统”和一连串的政治运动把这些民间的好传统排斥掉了?

一个世纪走过,中国获得的世界冠军称号翻了无数倍,从“东亚病夫”变成体育大国。由于生活、医疗水平的提高,平均身高和寿命增加了,体质增强了。然而,与我们少年时期(20世纪50年代)相比,现在孩子们的锻炼机会增加了多少?条件有了多大的改善?小孩们为什么总是被课程作业压得喘不过气?

1991年一次偶然,我听到英国电台讨论:小学生的音乐课上,贝多芬、莫扎特、施特劳斯等古典名家及其音乐理论应该讲到什么程度?

我很吃惊,又联想:中国小学生有几个知道梅兰芳和京剧理论、知道《春江花月夜》、刘天华、阿炳和他的《二泉映月》呢?是不是还应该了解点西方古典音乐?

看来,真正让基层老百姓和全国孩子们,学习西方的体育文明,并把我国健身强体和高雅文艺传统发扬光大,很不容易,对国家与民族前途却极为重要。

 

3.       8.人该怎样生活?

旅游,不仅到处看景,还天天与不同的人群相遇。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。对比一下,也蛮有意思。

我去过墨西哥,对一个广为流传的“寓言故事”有了新的感受。我把它简述如下。

那是一个美国商人(S)和一个墨西哥渔夫(Y)之间的谈话。

S:哦,你真能呀,小小渔船能抓这么高档的鱼(黄鳍鲔鱼)!要花多少时间呀?

Y:容易。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。

S:你为什么不多干会儿,多抓些鱼?

Y:我一家人生活,这些鱼足够啦!

  S:那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?

  Y:我呀?每天睡到自然醒,出海抓鱼,回来跟孩子们玩;再跟老婆睡个午觉。黄昏时晃到村里喝点小酒,跟哥儿们玩玩吉他。日子过得可滋润哪!

  S(不以为然)说: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,可以帮帮你!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,就能赚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,以便抓更多鱼,再买更多渔船。若干年后,你能拥有一个渔船队。那时,你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,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。甚至,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,控制生产和行销。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,搬到墨西哥城、洛杉矶,最后到纽约,在那经营你的企业。

  Y:这要花多长时间呢?

  S1520年。

Y:然后呢?

S:哈哈!然后,你可以在家当皇帝啦!时机一到,宣布股票上市,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;到时候你就发啦!几亿几亿地赚!

  Y:然后呢?

  S:那时,你可以退休啦!可搬到海边的小渔村住。每天睡到自然醒,出海随便抓几条鱼,跟孩子们玩玩,睡个午觉。黄昏时,晃到村子里喝点酒,玩玩吉他。

  Y:什么?我现在不已经是这样吗?

  ……

人的一生,究竟在追求什么?各人有各人的回答。显然,那位美国硕士是个“美国梦者”,而墨西哥渔夫的人生哲学则是:满足现状,不思进取,淡泊名利,悠哉乐哉。我国古代有些文人墨客也乐于此,更有佛学、道家人士主张“四大皆空”的人生哲理。

不过,如果人人如此,自远古祖先(猿人)就如此,人类哪有今天?哪还有渔船、吉他、啤酒给那位渔夫享用?哪有寺庙、衣物、禅杖等给佛、道仙和“真人”?——人类是在“思进取”和“追求”中,而不是在“悠哉乐哉”和“超然”中进步。

前面提到,1991年,一位日本访问学者在我们面前埋怨:日本的工作太紧张、太枯燥,希望以后再“交流”来荷兰工作。但是,西班牙、意大利、法国人还觉得德国人、荷兰人太辛苦和刻板,要过更潇洒的生活。他们在工作日也要喝酒。他们也思进取,也颇有创造力,但在世界大市场上的竞争力显然有问题。

美国人既不同于日本人,也不同于欧洲人。他们工作紧张,竞争激烈,还要过得潇洒。结果,占世界人口5%3.01亿美国人,消耗掉地球能源的1/4;贪吃“高级-垃圾”食品,热量太高,即使用喝冰水来平衡——不仅饭店、家中常备冰水,连饮水机上也有“冰水”龙头。——还是有太多的胖人。成鲜明对比的是,日本人非常重视饮食卫生,胖子很少。尤其是老年人,可以说没有胖子;有些老太太“瘦得可怜”。所以,日本人平均寿命世界第一。

美国人不愿意像一些欧洲人那样,把那么多的精力花在房前屋后;也不愿意像中国人那样,花那么多时间做饭,认为那样做的“受益/付出比”太小。

        值得学习的是,美国人热心讨论“做真实的我”的问题。哈佛大学的一位年轻的哲学与心理学博士讲的《幸福课》引起了热烈的反响(2011)。他提出: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,所有目标中的最终目标。但是,如何(什么情况下)产生“幸福感”,不同的人也不同。

旅游中,我经常享受到一些人亲切友好的微笑和真诚的帮助,他们恰如中国成语所言:助人为乐。相比之下,乐于助人的美国人随时可遇见,比其他地方多。他们的神态清楚地显示:“帮你,我高兴!”而在日本,人们彬彬有礼,但是,不难看出,有些人的笑容并非发自内心,更多的是客套,很“职业”。

我们知道,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常问:“我应该如何生活?怎样才幸福?”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:

做好事使灵魂受益。

灵魂幸福是最高的幸福。

我想,随着教养水平的提高,会有更多人重视美德,构建心灵的美满与幸福;认识到,关怀和帮助别人,也是帮己,使自己获得成就感、自慰和健康的心态。经常有感恩之心情、和善与微笑,会给你带来健康与幸福。

       20115月江苏电视台的一次《非诚勿扰》节目中,一个哈佛毕业的男嘉宾安田对3位想和他牵手的美女(包括他的“心动女生”)问道:

“如果你忽然得到巨额资金,你打算怎么花?”

她们花钱的计划略有不同,但都是自己和家人花。

“哈佛几百年来一直告诫学生:你们来哈佛学习,是一生的幸运,将来一定要回报社会。所以,我要把它奉献给培育我的社会和大学。你们的回答,我都不能同意。”安田失望地说了一番,然后独自一人离开了。

9.揭穿导游的骗术

在总结我所见所闻的各种旅游方式之前,先讲一个旅行社和导游骗我们的故事(在本文的老版本中,这一段在第9章)。

       20078月,我们在青岛中旅总社报名去北欧与俄罗斯,因人数不足,被并入北京凤凰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。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依靠国内旅行社实现西游。它让我体验了这种旅游方式的种种弊端。

 

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已定居瑞士的女士,大约30岁。她的欧洲知识丰富,且有较强的讲解能力,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。可是,她是中国人,却对中国游客“没好脸”,尤其是瞧不起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,对他们连讽带刺。

       没想到,我们也与她发生了冲突,不过是在回国以后。

       那日,在前往挪威奥斯陆的途中,她说:“坐船游奥斯陆峡湾非常精彩,但这是自费项目。要去的请报名。”

       这是旅行社另外收钱的惯用手法:把最好的项目安排为自费。

       就这样吧。大家认了,都报名了。因为,这应该说是全程最精彩的项目。一会儿,她打电话联系,然后说:“联系好了。今天周末,价格偏高,两小时50欧元。”这,大家也认了。出来玩,就要舍得花钱。

我喜欢在旅游中尽可能多知道些景点的背景知识。出发前,我在家查电脑,从网上下载、打印了一些资料。其中,有一份奥斯陆峡湾诸岛分布图。

在峡湾游船上,我拿着这张图去请教那位挪威导游:“我这里有图。请告诉我,我们游船在这些岛屿中穿梭的线路。”

你这图不清楚。我给你一份手册,上面都有。”她亲切地笑,递给我一份免费的、精致的旅游指南手册。不过,我当时只看了其中航行路线和背景说明。这一幕就如此过去了。

 

没想到,我回到青岛家中偶然细看,手册上面印有当年、当月、当日的价格,两小时游船价格是205朗,合26欧元!我们火了:导游怎么如此骗人?!

我立即用电子邮件联系,质问北京凤凰旅行社。

一位小姐居然回复说:“那是额外组织的,另有汽车、司机和汽油费。”

我反驳:“瞎说。在那之前,旅游团已到达前一个景点:奥斯陆市政厅,离船码头不足100,步行10分钟可到,根本没有坐汽车!”

她还作了一个又一个的无赖解释,在我将上述资料发过去后,她们无话可说,可是态度依然不好。不过,青岛中旅总社的态度好,专程来我家赔礼道歉,坦陈真相,批评了北京凤凰旅行社人员的劣行,送上赔款。

  10.几种旅游方式评说

我所经历过和看到的出国旅游方式大体有6种:

1)参加国内旅行社组织的普通旅游团

这种旅游方式的优势很明显:旅行社办出国手续较简单;机票、旅馆和车费都比较便宜;时间安排紧凑。咋听起来,这很不错。然而,众多旅行社之间的竞争,恶劣行径的广泛存在,使得它的问题一大堆。

例如,以最省钱、省时的方式跑景点,蜻蜓点水,游览效果很差。为了住店便宜,旅馆常常安排在郊区,离景点很远,把时间浪费在路上,而且旅馆条件还可能很差。当然,在两个目标城市之间的乡村,有可能找到又便宜、又好、又顺路的旅馆(如芬兰的“森林旅馆”)。不过,这种情况很少。多数情况是:牺牲旅游质量,求得旅行社收益。

我们在莫斯科、丹麦住的旅馆,条件和管理之差,实出意外。丹麦那家旅馆,从门口的妆饰看,它像是一个汽车旅馆。房间原本是单人间,一张长沙发拉开就成为第二张床。我在卫生间门口见到几个泥脚印,老伴在枕头上发现有长长的黄头发。

看来,北京凤凰旅行社与旅馆一定有“交易”,双方同意降低质量,以换取低价格。否则,像丹麦这样富足的国家,不该有如此差的服务。中国的旅行社把“中国特色”带到了国外,影响巨大。对方可能因此看不起我方,也表现在态度上。例如,莫斯科那个旅馆在墙上赫然贴着对中国旅客的警告(中文):“如果洗澡时水洒在地上,要罚款4000元人民币!”旅游车的司机也态度冷漠。

有游客问:“以前苏联和中国有长期友好关系,我们是怀着对俄罗斯的一种亲切感情来的。但是,我们很难遇到笑脸。为什么?”

必须承认,这些年大量国人出访外国,许多人的行为给“中国人”丢脸了,给别人的印象有“每况愈下”的趋势。别人看我们又来了,有时不给好脸色看。——花钱旅游,还要遭白脸,让人很不舒服,很遗憾!

有朋友从西欧回来告诉我,由于一个团的人很多,有时是一个团接一个团,前前后后都是中国人,又常在中国餐馆吃饭。所以,人在国外,却对外国人和外国风情了解极少。上车、下车,拍照,在景点“点个卯”,吃饭、睡觉;有时还要看人家无趣的脸色,旅游的价值实在是要大打折扣!

中国“本土的”旅行社常见的伎俩还有:把精彩的景点列为“自费项目”,让你再拿钱。欺负你不知内情,额外多收费用(“挪威奥斯陆海峡游”就是一个典型事例)。减少该去的景点,或缩短景点游览时间,以便拉游客到购物中心,或其他导游可以拿回扣的地方去。

坦率说,我们不会再参加这种旅游团。

2)参加国内旅行社组织的“自游团”

       发挥国内旅行社组织的优势,克服它的一些毛病,一种较好的方式是组织“自游”旅游团。这种“自游团”通常比较小,由亲戚朋友组成。旅行社帮助办签证、确定时间、大体路线和订机票,其他事情自己说了算。

我女婿于20102月组织过小团去台湾,6月到韩国,大家都满意。

3)把“自游团”改进为“自驾游”

       如果“自游团”的人少,而且领头人有在国外独立旅游的能力,便可以在国外租车,自驾自游,乐哉悠哉。20107月,我女婿带着他妈妈和老婆孩子,到奥地利和德国自驾游。事先有路线规划,只要高兴,可以随意改动,在陶醉的地方停下来,细细品味。但是,初次在国外开车,即使会用GPS(全球定位系统),也很累,要特别小心。

欧洲共同体国家已同意,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向使馆申请“自由行”方式的旅游签证。也许美国也快了。

4)先出国,再参加国外的旅游团

无论你以哪种方式出了国,在国外,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。欧美的旅行社,一般没有国内旅行社的那些毛病。不过,在欧洲,多半存在语言问题(英语好似世界语,到哪里都有用);而在美国,中国人很多,许多城市都有华人办的面向华人的旅行社,没有语言困难,十分方便。

5)结合访亲探友、参加会议或工作等的自己游

这种方式需要自办签证,亦可请对口银行(如中信银行)代办。这种方法要求你们一伙至少有一个人会外语。

在签证官看来,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另有会议主办单位的保证,可信度高,极少听说有被拒签的。如果是老年人,或已有出访欧美的经历,签证也易通过。

我和老伴先后在欧、美“自己游”,凑巧都是一个月,自由自在。可是,我比较辛苦:要做好所有旅程事务的交涉与安排。更不用说,老伴在意大利还“丢”了一次,得赶快把她找回来。

由于我们去的大部分地方,中国旅游团不去(大概因时间和交通费用等原因),所以,好几次当地人以为我们是日本人。看来,亚洲面孔的“自游者”中日本人比较多。

6)话说“穷游”

       网上多次出现介绍“穷游”的文章。穷游,即花钱极少,游遍全球。其实,这是非常困难和苦的事。如果你没有特殊门道,千方百计搞来极低价的机票,自己也不能确定时间(多半是半夜)、座位(可能很不舒服)和班机(不知道是什么飞机)。如果你年轻、体力好,可以像我在意大利遇到过的一对小情侣,自己背着行李和帐篷到处走。总之,这种特殊的旅游方式,只适合于少数体能非凡者。

       最后,我建议有心旅游者,每次旅游前应努力作充分的分析与准备,针对变化了的旅游资源和条件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。提前“预习”将要展开的旅游路线和景点,掌握相关知识,会使你的游览更生动有趣,使你的心灵更充实和富有成就感、满足感。

       祝你旅游开心!


【 字体: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
主办:青岛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地址:青岛市市南区香港西路57号汇融广场5楼 电话:0532-82867359 0532-83860932
技术支持:青岛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鲁ICP备10024420号